《2022民企慈善公益报告》发布,民企成社会慈善捐赠绝对主力

发布日期:2023-03-23 发布人: 财报网 浏览次数:1342

近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与新财富联合编写的2022民企慈善公益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围绕中国民营企业家参与慈善公益的现状、动机、关注议题、参与方式,《报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财富重要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也已成为慈善公益行为的主力军。他们积极践行ESG理念,尤其关注教育与助困等议题,并愈发青睐通过设立公益基金会、慈善信托实现公益目标。

民营企业捐赠占比过半,参与慈善公益成新风尚

2011年至2021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49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民营企业数量与民营企业家的财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和受益者,民营企业家开始更多思考财富的意义和归属,而慈善公益,作为合理运用财富的一大底层支柱方向,也成为该人群的一大新风尚。

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内地接受款物捐赠共计2086亿元,企业捐赠为1218亿元,首次超千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占比51.79%,达631亿元,比2019年增长逾3成。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捐赠稳定在企业捐赠总额的一半以上。

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潮,《报告》表示,过往地产、制造业、互联网等传统创富赛道的企业家是各大慈善活动的主流人群,新生代企业家则多来自新能源、硬科技等赛道,而创富赛道的人群迁移将催生慈善公益新范式。

不过,新能源赛道的企业家尚未如互联网、制造企业那般批量设立公益基金会,主要以突发性捐赠事件为主;硬科技企业账上经营净现金流有限,也压制了他们在慈善公益活动中的表现。综合来看,地产企业家的身家缩水,新能源和硬科技企业的慈善公益模式尚未形成长期可观察样本,参与社会公益的民企中坚力量主要还是来自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

教育是第一热点议题,环保关注度上升

2016年,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慈善法》正式实施,开启了公益慈善新时代。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列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手段。

法律法规的推进,让慈善公益行为的底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响应“共同富裕”理念的同时,公益意识在集体觉醒,注重与商业实践结合的创新举措,从单纯的扶贫济困到全方位贯彻ESG理念,在公益基金会等直接投入上也大幅提升。

《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国慈善的第一热点议题。不少企业家都认为,没有什么比教育更能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和一个国家的命运了,因此他们都会给母校积极捐赠,各大学教育基金会成为主要受益者。

其中科研教育则是一个投放重点,一类是自设学校,如由马化腾等近百位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出资创建西湖大学;由曹德旺河仁基金会捐赠建立的福耀科技大学预计耗资100亿元;另一类是设置各类科技大奖助力攻关基础科研,激励中青年科学家。

除了教育,民营企业家对于环保议题的关注热度也在极速上升。公益环境项目是一个更具公共性的议题,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搭建尤为可贵,因此民营企业家愈发注重将环保公益与商业实践结合进行创新,这方面典型的项目包括蚂蚁森林,阿拉善SEE联盟,以及隆基绿能的“光伏治荒”新模式。《报告》认为,随着新能源赛道创富浪潮涌起,环保议题将会吸引更多高净值人群的关注。此外,特定灾难事件驱动是一个捐赠的明显因素。

还有一些企业已跳脱出日常思维,将视野拓展至更深远的方向,并与自身资源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我们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慈善开支案例,如碳中和、女性就业救助、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平台服务等。

慈善公益方式多元化,基金会、慈善信托发展迅速

在关注议题发生变化的同时,民营企业家参与慈善公益方式也呈现出新趋势。过往,企业较为常见的慈善方法是对特定事件进行捐赠,但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等日益成为了重要的选择,因为这些方式有利于企业使用更为多元化的财产捐赠形式,获取更贴合基层需求的项目,以及制定流程更为可控、更为严谨的慈善支出方案。

近年来,公益基金会发展势头迅猛,捐赠开支大幅上升,发挥的影响力也更胜一筹。《报告》对年度慈善支出排名前十的公益基金会最近5年来的开支进行了跟踪统计,发现以2020年为分水岭,民企慈善基金会的支出较疫情之前有约150%以上的增长。

从实践来看,中国大部分家族基金会重点还在如何筹资和挖掘捐赠项目上,尚未形成相应的投资能力,在公益基金会“募投捐退”四大环节中,“投”是一个薄弱项。这或许和目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配置力量薄弱有一定关系。如果说公益基金会是顶级富人的最佳选择,那么慈善信托则更易于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选择,因其具有多重独特优势:一是实现慈善财产风险隔离;二是创新慈善财产来源渠道;三是能够提供慈善财产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四是赋予委托人更多参与权和决策权。

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累计慈善信托备案达到1184单,财产规模达51.6亿元。2022年备案数量达到392单,创历年新高。业内人士预计,我国慈善信托将持续快速发展。

慈善最初是纯粹的利他行为,但捐赠真金白银,是否伤害股东的利益?在这种思考中,战略性慈善捐赠的理念应运而生。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具有战略决策的慈善捐赠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在西方社会理念中,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将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一站式慈善规划服务,打造私人银行公益范例

慈善信托发展迅速,但对于银行来说,协助高净值客户设立慈善信托收益较低。尽管如此,平安私人银行等机构依然踊跃为客户提供慈善服务。《报告》认为,一方面私人银行希望彰显金融向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与他们的信任度。

近年来,企业家等高净值人群热衷慈善公益,不仅是社会责任感使然,也是家族传承所需,一个家族通过慈善建立的品牌和声誉,可穿越百年尘世而不朽。平安私人银行的调查显示,其超过4成使用家族办公室服务的客户,希望能够通过慈善活动形成家族传承的慈善文化。

据介绍,平安私人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一站式慈善规划服务,构建了包括平安公益平台线上捐赠、慈善规划咨询、协助设立慈善信托、公益活动等多层次的慈善服务,全面满足客户财富向善需求。截至2022年底,平安私人银行慈善资金管理规模过亿元,慈善信托规模行业领先,近4万人参与捐赠,受益人群超20万人次。

平安私人银行慈善规划服务业务不仅全面,更具有专业、定制化、线上化等特点,以及完备的风控监督。平安私人银行汇集了业界顶级公益基金会和学术机构优质资源,能够让慈善公益更专业,并能结合客户企业经营、家族传承需求打造定制化方案;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用户的公益体验;此外还对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合作方实行全周期风险管理和执行监督,保证银行、客户、公益组织和公众的权益。

民营企业家已成为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平安私人银行将持续完善家族传承与慈善规划服务,期待携手更多的企业家,弘扬财富向善精神,共同推动中国慈善公益的进步。

(文章转自财报网,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他用)

电话咨询

0731-85174575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返回顶部